□ 本報記者 吳 瓊
□ 本報實習記者 侯夢姍
當地時間2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布對所有進口鋼鐵和鋁加征25%的關稅,同時取消對加拿大、墨西哥等貿易伙伴的免稅配額,新關稅措施將于3月生效。此前,特朗普還于2月1日簽署行政令,以所謂芬太尼問題為由,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10%關稅。
美方此次再度胡亂揮舞關稅大棒,被視為特朗普“貿易戰2.0”的開端。國際社會迅速作出反應,紛紛批評美國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行徑,認為此舉破壞全球貿易秩序,從長遠來看美方必將為其短視行為付出代價。
包括英、德等美國盟友在內,多國已經準備好針對美方關稅大棒的反制措施。
美出昏招盟友憤怒
連日來,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在內的美國主要貿易伙伴,都對特朗普政府威脅式地加征關稅行為表示反對和不滿。
作為美國最大的鋼鐵和鋁供應國,加拿大被美方加征關稅的舉措打得措手不及,反應也尤為強烈。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直言,美國加征關稅“不可接受”且“完全不合理”,加拿大的回應將是“堅定而明確的”。
墨西哥總統辛鮑姆11日表示,美國提出的加征鋼鋁產品關稅“對誰都沒有好處”,墨西哥將在《美墨加協定》框架內對美國加征鋼鋁產品關稅提出異議。墨西哥經濟部長埃布拉德批評美方加征關稅的舉措是“沒有道理的昏招”,將直接沖擊美國企業。“特朗普經常提到‘常識’一詞。常識告訴我們,不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明確表示,美國加稅“不合法且適得其反”,歐盟將采取“堅決且對等的措施”保護企業和消費者。
德國總理朔爾茨稱,將對美方加征關稅的行為采取報復性措施。法國外長巴羅10日說,歐盟將堅決反擊美加征鋼鋁關稅,捍衛自身利益。他認為,歐盟委員會有權采取行動,并將確定反制措施涉及哪些行業。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月12日在回應有關美方加征關稅的問題時強調,搞保護主義沒有出路,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這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美方的做法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嚴重損害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無益于解決自身的問題。
巴西、日本、韓國等國亦表態反對。巴西總統盧拉稱將“對等反制”。日本法政大學教授白鳥浩指出,美國的保護主義政策將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影響。不僅如此,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也令日本首相石破茂“顏面掃地”,這凸顯美國保護主義的反復無常。韓國代理總統崔相穆稱,韓國政府將“采取一切可行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外部環境給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
多國反制箭在弦上
目前,包括多個美國盟友在內,世界多國對美方加征關稅的反制措施已箭在弦上。
加拿大和墨西哥可能的“報復清單”涵蓋農產品、汽車零部件等美國關鍵出口領域。特魯多透露,加方將采取“堅定而明確的”反制措施,包括對美國產品加征關稅,并探索非關稅手段。加拿大鋼鐵行業協會也呼吁加拿大聯邦政府應對美國鋼鐵產品征收報復性關稅。
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宣布,已指示墨經濟部門對美國采取關稅與非關稅反制措施。有消息稱,墨西哥考慮限制美國企業在能源、電信等戰略領域的市場準入。
近年來,歐盟官員一直在擬定對美貿易“報復清單”,打算多管齊下反制美方加征關稅。據悉,歐盟可能推動對美國公司采取相關措施,如調查其反競爭行為和勞工標準等,修訂各國稅法以從美國跨國公司獲得更大份額利潤,采取環境措施迫使美國公司采用更嚴格的生產方法或限制其市場準入等。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歐委會或將首次動用歐盟《反脅迫工具法案》對美進行報復。
德國總理朔爾茨也警告說,若美國執意加稅,歐洲可在“一小時內”回擊,反制手段不僅限于關稅,還可能包括數字稅、反壟斷調查及環境標準限制。
有巴西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巴西計劃對美國一些科技企業征稅,以回擊美國對進口的鋼鐵和鋁加稅。
2月10日,中國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產品加征關稅的措施生效。此前的2月4日,美國政府對所有中國輸美產品加征10%關稅的決定生效后,中方宣布了反制措施,包括對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征15%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加征10%關稅。
加拿大、墨西哥近日透露,或將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內挑戰美國關稅的合法性。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已于日內瓦時間2月5日就美國單邊關稅措施向WTO爭端解決機制提出磋商請求。這是針對美國單邊關稅行為的多邊反制,中國通過WTO爭端解決機制維護自身合法權利。
反噬效應陸續顯現
“美國新一屆政府動用關稅武器對付其貿易伙伴,此舉最終將會反噬美國自身。”比利時中國經貿委員會主席貝爾納·德威特如是說。
歐盟委員會近日也公開強調,跨大西洋產業鏈深度融合,單邊關稅實為“對美國公民征稅”,終將反噬美國自身。
美國彼得森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加里·赫夫鮑爾分析認為,加征鋼鋁關稅將使美國的鋼鋁價格“顯著高于”世界市場價格,不利于汽車制造、電氣機械及飛機制造等相關下游產業,這些領域就業規模是鋼鋁產業的10倍,最終對美國的“損遠大于利”。福特汽車CEO吉姆·法利警告,加稅將導致“成本激增與供應鏈混亂”,甚至引發“工業領域軒然大波”。
2018年鋼鋁關稅曾導致美國制造業流失約7.5萬個崗位,而此次加稅范圍更廣、引發的反制更烈,后果恐更嚴重。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直言,關稅成本最終會由美國消費者承擔,從牛油果到汽車,“所有商品的價格都將上漲”。
在政治層面,美國頻繁加征關稅的行為也遭到反噬。美國把關稅當“武器”,違反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則,是對多邊貿易體制和國際規則的公然破壞。同時,此舉嚴重破壞了美國與盟友間的信任,導致后者進一步與美國離心離德:歐盟正推動“戰略自主”,減少對美依賴;加拿大與墨西哥加速多元化貿易布局,與中國、東盟深化合作……
加拿大豐業銀行經濟學家德里克·霍爾特稱,“美國和盟友之間的關系以令人震驚的方式急劇惡化”。美國的做法讓所有國家都認清了其行事本質,即為自身利益可以不惜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這將導致美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越來越被孤立。
特朗普政府將關稅視為“武器”,試圖以此重塑貿易規則、轉嫁國內矛盾。然而,全球化時代的經濟相互依存性決定了“零和博弈”難以持續。若美國不改弦更張,反噬效應將陸續顯現,其所謂“讓制造業回流”的愿景,終將成為一場代價高昂的幻夢。
編輯:王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