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站下载-欧美成人在线视频-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一本色道久久99一综合

法治號 手機版| 站內搜索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

謹防AI成侵權牟利工具

2025-08-23 07:05:35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標準+

□ 法治時評

□ 馬樹娟

近日,據媒體報道,多家短視頻平臺出現利用AI技術仿冒奧運冠軍全紅嬋、孫穎莎等人聲音進行帶貨的亂象。其中,一段仿冒全紅嬋聲音帶貨土雞蛋的視頻,不僅獲得1.1萬次點贊,相關商品鏈接顯示其銷量更高達4.7萬件。然而,全紅嬋家人早已明確澄清,從未授權此類商業代言。

此類侵權事件并非個例。隨著AI技術的迅猛發展,語音合成的技術門檻日益降低。據了解,目前借助開源語音大模型,僅需一段清晰的語音樣本,便可在短時間內克隆出高度相似的聲音,還能操控其說出任意設定內容。這項技術本有諸多積極應用場景,如為言語障礙者提供語音輔助、為影視配音降本增效等,從而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與娛樂體驗。然而,如今卻被一些不法分子濫用于牟利。更令人擔憂的是,一旦AI語音與AI換臉技術結合,便可能生成真假難辨的“數字人”形象,不僅嚴重侵犯當事人的人格權益,還可能被用于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社會危害性極大。

針對此類亂象,我國已構建起較為完善的法律規制體系。立法層面,我國民法典明確規定,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肖像權保護的相關規定。國家網信辦等部門還先后出臺《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等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旨在規范AI技術應用,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執法層面,今年4月,中央網信辦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為期3個月的“清朗·整治AI技術濫用”專項行動,也將利用AI假冒他人實施侵權違法的行為列為重點整治對象。這些舉措充分彰顯了我國對AI技術濫用行為“零容忍”的堅決態度。

技術創新與權益保護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在數字時代,我們既要為技術發展留出探索空間,更要為公民權利保護筑牢法治防線。作為技術應用的重要載體,網絡平臺必須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將相關法律法規要求落到實處。唯有給AI套上法治“籠頭”,才能確保技術進步真正用于增進人類福祉,而非成為侵權牟利的工具。這既是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更是實現“技術向善”的應有之義。


編輯:吳迪